在涠洲岛,除了呼吸免费,动一步都得花钱?
一位博主拍的吐槽视频,一下子把这个热门海岛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人均30块的接驳车、按秒算钱的冲脚桩、到处都有的停车费等,一趟九口人的家庭游,账单看得人肉疼,直呼踩了大坑。
更有意思的是,岛上的民宿老板们坐不住了,连夜拍视频一条条怼回去!
这场关于旅游收费的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到底谁占理?咱们往下看。
首先是游客自己发出的账单:
交通:船票(180块/人单程)+ 上岛门票(98块/人)是登岛的敲门砖,九个人来回船票加门票,小五千块就出去了。博主挺无奈:抢不到150的票,180也得认啊。
展开剩余86%岛上交通:想骑共享单车?叫网约车?通通没有!只有景区的接驳车(博主说人均30块/趟)或者租电动车(两轮的50块/天,三轮的团购118块)。想包车?一天300块起步。
无处不在的收费点:海滩上租个遮阳伞带椅子?100块!景点停车?20块!看着像没人管的地方停下车,一转眼就有阿姨来收费。
最让大家炸锅的是——洗脚30秒收1块钱的冲脚桩!博主苦笑:给娃冲个脚,扫码的时候心都在滴血。同行的男士也吐槽:一千多都花了,冲个脚还得另算钱?
住宿和吃饭: 478块的双床房被吐槽精致得跟香港似的(潜台词:太小了)。想省点钱自己买海鲜找地方加工?民宿老板开价:炒个青菜10块,蒸条鱼15块。博主想50块打包搞定被拒,最后亮明自己是做自媒体的才谈成。
环境和体验:晚上走路像荒野求生(路灯太少)、浅水区漂着的垃圾,都让游玩体验打了折扣。
民宿老板逐条回复:
交通费用:接驳车一趟40块能坐10个人,平均一个人才4块!包车300块/天能逛遍全岛。说人均30这不是误导人嘛!老板强调费用都是透明的,而且确实提供了方便。
停车收费:政府设了好多免费停车位,可能离景点稍微远点。你要是停到岛民自家地界上,人家收点钱也合理。不满意?举报电话都公开贴着呢!
1元洗脚:岛上淡水紧张是普遍难题。老板虽然没直接说,但道理明摆着:要是完全免费开放,肯定有人可劲儿用,排长队不说,还可能浪费。
收点小钱,就像沙漠里卖矿泉水,是没办法的办法,为了别浪费,也为了大家都能用上。这钱,花得可能也不算太冤。
加工费:加工费是按做法收的,跟菜价没关系!一罐燃气一百多,人工也得算钱不是?
卫生问题:脏的地方肯定有,但说没人清理也太绝对了!清洁工从早忙到晚。呼吁游客多点理解。
这场风波,表面看是收费项目吵吵嚷嚷,根子上其实是游客想要的体验和岛上实际运营成本对不上号。游客想要的是花得值、明明白白没套路,可海岛运营(交通、水电、环保、人工)成本本来就高,尤其旺季更是集中爆发。
信息差是导火索:很多费用(像接驳车具体怎么算钱、免费车位在哪儿、淡水到底多紧张)要是能在游客上岛前或者景区入口处,用更醒目的方式提醒到位,误会和怨气估计能少一大半。
体验感才是重要的:路灯不够、垃圾飘着、有些商家说话办事硬邦邦(比如博主碰到的加工费谈不拢),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,让旅游的幸福感打了折扣,也让花钱显得更堵心。钱可以花,但花得憋屈可不行。
自媒体效应:博主分享本意是帮大家避坑,结果可能引来一堆人避雷;老板反击想正名,也可能被当成狡辩。
在这个人人都有话筒的时代,旅游目的地更得把最基本的做到位,把细节管好,沟通也得跟上趟。
结语
涠洲岛的碧海银沙还是那么美,但这场收费风波绝对给所有热门旅游地提了个醒:旅游不是一锤子买卖,好名声才是长久之计。
对游客来说,出发前多做点功课,了解目的地特点,心态放平点,真遇到问题,找正规渠道去解决,可能比光喊避雷更管用。
对管理方来说,怎么在保证运营和让游客满意之间找到平衡点,让该花的钱花得明明白白,不该受的气消解于无形,这可比忙着应对舆论危机重要多了。
毕竟,谁不想开开心心玩一趟,钱也花得清清楚楚呢?
对于此事,您怎么看?
发布于:广东省鼎盛配资-炒股资金配资-炒股票配资-配资平台实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