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626年的玄武门之变中,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最终都以兵败身死告终。或许,直到最后一刻,他们也未曾意识到李世民在禁军中已悄然安插了自己的亲信。而在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中,李渊作为皇帝,究竟有没有出手制止李世民的起义呢?
事实上,李渊早就有所准备,他暗中指派了禁军驻扎,企图镇压李世民的军队。但形势突变,禁军最终未能压制住李世民的兵力,这一切的关键究竟出在哪里?李世民如何在禁军中找到了一位关键人物,而这个人又究竟是谁呢?
这个人便是常何,他来自瓦岗军,早年便在战场上屡次立下赫赫战功。在瓦岗军的首次战役中,常何便与张须陀激烈交锋,并在随后的岁月里一直追随李密,对抗张须陀。历史记载中提到:“李密带领常何等二十名骁勇骑兵,围杀张须陀。”能够与李密并肩作战,常何的地位显然非常特殊,也早已是李密的亲信。
展开剩余84%公元618年,唐朝建立后,常何觉察到归顺大唐将会是更为明智的选择。他积极劝说李密投降大唐,尽管许多将领都表示反对,李密最终听从了常何的建议,向大唐表示归顺。李渊得知后,赐予常何“骠骑将军、上柱国”等一系列重要职称,并给予了他兵权,任命其为唐朝的府兵将领。
在李密投降唐朝后,李渊将常何派往山东,任务是收复逃窜的农民军。可就在李密离开长安后,他再次心生叛意。常何曾极力劝阻,但李密依然决定叛变,最后被唐朝所斩杀。李密之死后,常何被王世充俘获,尽管他在王世充阵营中暗中策划策反,却很快被识破,并带领部队返回大唐。
李渊对常何的勇气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十分赞赏,立即封他为车骑将军,虽然这一职务比“骠骑将军”略低,但仍然体现了李渊的信任。此后,常何继续随李世民征战,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,屡次立下战功。李世民更是将他调入京城,负责玄武门的防守,并赐予常何大量金刀子,目的显然是为了收买玄武门禁军的心。
显然,李世民早在两年前便开始为玄武门之变做准备,他深知,要想击败李建成和李元吉,必须首先掌控禁军。常何在这个过程中,成了李世民最关键的棋子之一。常何不仅是李世民的亲信,而且因为他和李建成并无太深的关联,李建成自然不会怀疑他,给了李世民一个完美的机会。
而这一切的高潮发生在626年。当时,突厥大举入侵,太子李建成建议派李元吉率兵出征,并且调动了秦王府的多名将领。李渊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同意了这一提议。然而,李世民接到消息后,迅速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,准备在李建成派兵之前发动攻势。与此同时,太白星多次在白天显现,傅奕向李渊密报:“太白见秦分,秦王将有天下。”李渊大怒,立即召见李世民,并指责他在这场局面中的立场。
李世民则巧妙地反驳称,太子和齐王实际上暗中勾结,企图害他,甚至透露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私通后宫的丑事。李渊怒不可遏,命令三位皇子次日一起赴宫面见,然而第二天,当阳光照耀大地时,李世民的人马已经提前埋伏在了玄武门。
战斗爆发后,局势迅速恶化,李世民最终亲手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,并派尉迟敬德进入宫中护卫李渊。当尉迟敬德找到李渊时,他正在后宫的海池上泛舟。尉迟敬德一身戎装,急忙上报说,太子和齐王已经被秦王解决,李渊惊讶之余,终于明白眼前局势的真相。
随着李建成的死,李渊也意识到,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死于非命,而唯一能够接掌大位的,就是李世民。尉迟敬德提议李渊立即发布圣旨,命令各军接受秦王的指令。李渊毫不犹豫地点头,同意了这一提议。最终,李世民平定了内乱,而李渊则将太子之位传给了他,并在两个月后主动退位,李世民登基称帝。
李世民的野心其实早在多年前便已显现。《旧唐书》记载,李世民在平定长安之后,许多自己重用的能臣被调往外地,这让他感到极度不安。李世民的谋士房玄龄劝他不要为此感到忧虑,反而要保住一个人,那就是杜如晦。杜如晦是一位极具才干的辅佐者,李世民深知,要想在未来实现自己的目标,杜如晦必不可缺。
李世民为了最终的皇位之争,早已暗中部署,他不仅开办文学馆,广招士人,还通过亲近的妃子长孙氏与后宫的嫔妃及其背后的家族建立联系。这一切看似是在讨论儒学,但实际上,他正在暗中招募为自己效力的人才。
李渊的偏向,显然加剧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。李建成多次向李渊请示,以削弱李世民的权力,甚至在李渊的支持下,李建成曾带兵征讨河北。然而,这些举措并未能平息两兄弟的纷争,反而在李渊的失策中,激化了李世民的反感。
历史的关键转折点,往往取决于当时的决策。李渊的过度偏袒,导致李世民对父亲失去了信任,最终在玄武门之变爆发后,李渊无奈地放手,让李世民成为了新的皇帝。
至于李渊是否派兵镇压李世民,史书并未明确记载,但有很多学者认为,他一定有所行动,毕竟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帝王,李渊怎能坐视自己的政权不保?
无论如何,常何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作用不可小觑,他的举动为李世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。正是常何巧妙地控制了禁军,确保了李世民在关键时刻能够顺利掌控局面。而李世民的成功,既是巧妙布置的结果,也离不开常何的忠诚和智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配资-炒股资金配资-炒股票配资-配资平台实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